特朗普政府大幅缩减国际组织经费,给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冲击。自2017年以来,美国政府持续减少对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资金支持,导致多个组织陷入财务困境。据联合国财务报告显示,这种断供行为已严重影响到维和行动、人道主义救援等核心工作的开展。
面对资金短缺危机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向193个会员国发出紧急信函。信中透露,2025年联合国常规预算将削减超过15%(约5亿美元),同时将缩减19%的人员编制。这意味着数百名国际公务员可能面临失业。古特雷斯特别强调,虽然和平建设、人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三大核心业务难免受到影响,但会优先保障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项目不受波及。
为应对财务压力,联合国还计划实施办公地点优化方案。部分驻日内瓦、纽约等高价城市的机构将迁往肯尼亚内罗毕等运营成本较低的地区。这套节流方案预计将在年底提交联合国大会审议。
资金短缺的根源在于会员国欠费问题。数据显示,作为最大摊款国的美国拖欠会费已突破15亿美元,自特朗普再次参选后更是一分未缴。更严重的是,美国国会近期还冻结了多项对外援助拨款,包括原定拨付给联合国的资金。中国作为第二大出资国(占比12%),会费分摊比例从2000年的1%稳步提升,这与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同步。中国通常选择在财政年度末期统一结算会费,历年都保持全额缴清记录。俄罗斯(占比2.094%)虽受西方制裁影响,仍坚持履行财政义务,同时倡导国际结算去美元化。
展开剩余42%古特雷斯在信中同时呼吁推进联合国改革,特别指出安理会架构已严重滞后于21世纪国际格局。他支持英法提出的改革方案,主要内容包括:在发生种族灭绝等重大罪行时限制五常否决权、设立联大审查机制、增加非洲等地区代表权等。美国加入共同提案旨在制约俄罗斯,俄方则强烈反对,认为这破坏大国一致原则。中国主张改革应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不足问题,对否决权改革持审慎态度,担心可能造成决策效率下降。
这场改革关乎联合国未来走向。成功推进可使安理会更具代表性和效率,平衡大国责任与中小国家话语权;若陷入僵局,则可能进一步削弱联合国权威。当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各方的博弈与妥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