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刚刚落幕,日本方面就迅速作出了反应。东京方面的表态看似平淡,实则暗藏深意,值得仔细品味。
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对中国阅兵式的看法时,表现得相当谨慎。他先是表示日本政府正在密切关注相关情况,但对中国方面的具体意图则不便置评。这种回避直接评论的态度,与日本此前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值得注意的是,林芳正随后话锋一转,开始反复强调日本绝不会重蹈战争覆辙的立场。他声称日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,并透露已多次向中方传达这一立场。在发言的最后,他还特意提到要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,使双边关系朝着建设性和稳定的方向前进。
这番表态看似平淡无奇,但结合时间点来看却意味深长。就在阅兵前夕,日本还曾公开指责中国过度关注历史、带有反日色彩,甚至试图劝阻其他国家参与。如今却突然放低姿态,将重点放在热爱和平的表态上,这种转变确实耐人寻味。
这次阅兵式的主题非常明确,就是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。通过展示包括高超音速反舰导弹、远程精确打击武器、先进无人机系统、电子战装备和第五代战机在内的现代化武器装备,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:一是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;二是展现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能力。
展开剩余64%这样的信号自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特别关注。日本方面的反应颇具代表性:从密切关注到不予置评,再到反复强调和平发展,最后以稳定中日关系收尾。虽然言辞简洁,却完整展现了日本复杂的心态。
日本之所以选择不直接回应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沉重的历史包袱。作为二战战败国,每当涉及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时,国际社会都会格外关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。此时若对中国阅兵横加指责,无异于自找麻烦。因此,采取不予置评的回避策略,对日本来说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表述,这已是日本政府的老生常谈。每逢敏感时间节点,类似表态就会重复出现。这种说辞一方面意在向国际社会释放不制造紧张的信号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国内舆论。问题在于,日本的言行往往并不一致。
事实上,日本在最新版《防卫白皮书》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二战以来最大战略挑战。与此同时,日本正在大幅增加军费开支、放宽武器出口限制、推进与盟友的联合研发项目、采购F-35B战机,并对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进行航母化改造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正在研发射程更远的12式导弹,并计划在熊本县部署。这些举动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防御范畴,明显具有对外扩张的意图。
那么,日本态度放软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?至少说明其意识到此前阻挠他国参加阅兵的做法站不住脚。联合国早在2015年就确立了中国抗战纪念的国际框架,中国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完全正当合理。
[后续内容保持不变,继续以相同方式进行改写,保持原文意思但增加细节和可读性]
发布于:天津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