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个月,93阅兵展示的新型装备持续引发热议,国内外军事专家都在进行深入分析。与国外媒体的广泛报道相比,国内报道更聚焦于可以公开的先进装备,比如首次官方确认的歼20S双座型战机定位,以及首次亮相的第六代制空无人机。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些空中装备的最新发展。
歼20S双座型的公开亮相虽然在意料之中,但现场展示仍然令人震撼。根据人民空军的报道,歼20A/S系列在空战体系中的定位更加明确。其中,歼20A作为升级版,重点提升了探测识别和体系协同能力,将成为未来隐身空战的先锋部队。这意味着歼20A必然装备了更先进的AESA相控阵雷达,并强化了数据链系统,确保在保持隐身性能的同时,能与预警机及其他战机高效协同作战。
展开剩余66%与冲锋在前的歼20A不同,歼20S承担着后方指挥控制的重任。官方首次披露其三大核心功能:态势感知、支援干扰和编队控制。独特的黑骑士涂装下,隐藏着先进的六面魔镜EOST感知系统,配合遍布机身的EODAS系统,可在230公里距离内实现静默探测,不会触发敌方雷达警报。
在电子战方面,歼20S的后座专门设置了电子战操作员,无需外挂吊舱就能执行电子干扰任务,同时还能为整个战机编队提供信息支援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编队控制能力,未来很可能指挥无人机编队作战。值得注意的是,阅兵中特别区分了无人僚机和无人制空机,后者具备更强的自主作战能力,预示着未来空战将形成歼20A、歼20S、无人僚机和无人制空机的四机协同体系,配合预警机和先进导弹,将创造出远超现有水平的复杂战法。
除了与有人机协同,制空无人机自身也在快速发展。阅兵展示的型号采用类似WS-10C的发动机,而最新曝光的第六代舰载无人制空机原型已采用二元矢量喷口、嘉莱特进气道等尖端技术,其可折叠机翼设计显示它可能登上004型航母。相比之下,美国航母在舰载无人机领域仍停留在MQ-25加油机阶段。
中国航空工业正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,有人机和无人机齐头并进,同时融合五代机和六代机的技术优势。从J36到歼50,兰姆达机翼、柔性蒙皮、DSI进气道等创新技术的应用,正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战机发展新方向。这种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,将确保中国在未来空战领域保持领先地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