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化德县,是连接国内市场与俄蒙等国家的重要节点。近年来,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紧扣国家向北开放战略,以“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、服务更优”为目标,从物流运输、金融服务、区域协作、基础设施四大维度精准施策,打出一套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的“组合拳”,让货物通关更顺畅、企业出海更省心,为打造向北开放“黄金通道”按下加速键。
物流升级:织密“黄金通道”,效率绿色双突破
物流是跨境贸易的“生命线”,化德县通过模式创新与线路优化,持续提升物流效能。在海铁联运领域,化德县天成铁合金公司3000吨国外硅锰原矿实现“海运+铁路”无缝衔接——进口锰矿石经天津港海运抵达后,无需落地存储直转铁路直达化德内陆港,全程运输时间压缩30%,物流成本降低20%,为大宗商品跨境运输开辟高效路径。
曹妃甸港至化德内陆港货物铁路新通道的启用,进一步激活运输潜能。新线路从曹妃甸港通州站出发,沿唐包线、塔锡线直达化德站,运距缩短37公里,运输时长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以内,货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。
金融创新:破解“资金瓶颈”,打造可复制“化德方案”
针对企业跨境贸易中的资金难题,化德县委、县政府主动牵线,促成天成铁合金与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深度协作,探索出标准化跨境金融服务模式。该县成功开出内蒙古铁合金行业首张国际信用证,截至目前累计开立8张,覆盖3.7万吨贸易合同,总金额达560万美元(约合4000万元人民币),为企业降低金融成本10%,这一经验已成为可复制推广的“化德方案”,为企业出海注入金融动能。
展开剩余50%区域协作:拓宽“合作版图”,激活贸易项目双动能
化德县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并举,持续拓宽对外开放空间。在贸易对接上,该县组织企业亮相中蒙俄博览会、服贸会等国际展会,深化与俄蒙等国经贸纽带;同时谋划电商产业园服装直播基地,整合本地70%以上服装企业,开展直播技能培训,推动服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
在重大项目推进中,化德县积极对接国家、自治区支持项目,推动金驼蒙古国公共海外仓培育项目尽快投用,力争年内防寒服装出口额增长10%;助力五矿湖铁、天成物流扩大进口铁矿石贸易,支持域潇蒙达、日升智博做大铁合金产品出口,预计今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亿元。此外,该县还推动与曹妃甸区建立友好县城长期机制,围绕产业互补、共建物流园区与产业集群开展交流洽谈,年内将完成曹妃甸港化德内陆海关监管库、集装箱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,深化物流、商贸领域合作。
基建完善:筑牢“硬件基石”,夯实向北开放桥头堡
基础设施是向北开放的“硬支撑”。化德县加快天成陆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,目前一期铁路专用线已投入运营,运费下浮35%-45%;二期物流仓储及商业配套设施加速推进。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驻,更促成保税仓、期货交易库等功能落地,为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奠定坚实基础。
从物流“硬联通”到服务“软衔接”,化德县以系统性思维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升级。未来,随着海铁联运高效联动、零碳物流绿色延伸、金融服务精准赋能及陆港基建持续完善,化德县向北开放“快车道”将愈发畅通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,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,书写北疆门户的精彩篇章。(马晓波)
发布于:北京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